荊州歷史悠久,系楚文化的發祥地。
1895年5月,沙市被辟為通商口岸;1949年7月,沙市解放,沙市市正式建置同時設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轄江陵、公安、松滋、京山、鐘祥、荊門、天門、潛江8縣。
1951年7月,沔陽、監利、石首、洪湖4縣并入荊州。1987年7月,撤銷洪湖縣,設洪湖市;8月撤銷天門縣,設天門市;1988年5月,撤銷潛江縣,設潛江市;1992年5月,撤銷鐘祥縣,設鐘祥市。1994年10月,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和江陵縣,設立荊沙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轄沙市、荊州、江陵3區和松滋、公安、監利、京山4縣,代管石首、洪湖、鐘祥3市,仙桃、潛江、天門3市由省直管。1996年12月,荊沙市更名為荊州市,同時撤銷松滋縣設松滋市,鐘祥、京山劃入荊門市。1998年7月,撤銷江陵區,設立江陵縣。
荊州開發區是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荊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規范化簡稱,于1992年5月掛牌成立,并于同年8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開發區。
1994年12月,沙市區聯合鄉整體劃歸荊州開發區管轄。
1997年8月,鹽卡新港區納入荊州開發區管轄。
2000年7月,沙市農場整體劃入荊州開發區管轄。
2011年6月29日,經國務院批準,荊州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荊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簡稱荊州開發區。荊州開發區成為湖北省第八個國家級開發區。
2011年12月,隨著荊州成為全國第五個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荊州開發區成為國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核心區。
2012年4月,荊州開發區再次擴容,托管江陵縣灘橋鎮、岑河原種場以及沙市區岑河鎮四個村、資市鎮三個村等區域,由此成為全省同類城市中區域面積最大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荊州開發區管委會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為副廳級單位,行使市級行政經濟管理權限,負責對開發區實行統一領導,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