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指數顯示,目前關鍵詞“高考狀元”的整體搜索指數高達12986,最高達到25868,幾乎是高考成績公布前的10倍,整體環比增加880%,同比增加21%,熱度可見一斑。對高考狀元關注度最高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浙江、江蘇高居前兩名,北京、廣東、山東緊隨其后。相關搜索詞包括高考、高考狀元筆記、高考狀元學習方法和各地高考狀元的名字等。本周關于高考狀元的新聞報道也較多,24日一天的頭條報道就達503條。
根據問卷網調查結果,認為教育部門應該公布高考狀元的網友占42%,不應該公布的占37%,說不清的占21%。認為媒體應該關注高考狀元的占39%,不該關注的占39%,說不清的占22%。正反雙方延續了網絡空間和媒體上的激烈討論態勢,意見分歧較大。
每年媒體對高考狀元的報道可謂“狂轟濫炸”。往年多為狀元基本信息、學習方法的報道,今年“看點”更多。例如被反復報道的去年遼寧省文科狀元入讀香港大學,一個月后退學復讀,今年再次獲得遼寧省文科狀元并準備報考北京大學學國學。這一新聞除了報道本身,還引發了在哪讀書好、是否該讀國學等話題的討論。
早在十年前,教育部明確叫停炒作高考狀元,要求不得對高考升學率和高分學生進行宣傳。隨后幾年,廣東、海南、黑龍江等省紛紛出臺相關規定,進一步要求不得炒作,廣東甚至試行要求不公布高考前十名的學生分數。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今年還致信媒體,希望不要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不過,這沒能攔住媒體對高考狀元和高分學生的追捧。今年在有些省市,雖然官方未公布高考狀元,但學校、學校所在地主動發布,媒體順藤摸瓜找到了狀元甚至高分學生,報道人數從一人增加到了多人,報道密度比以前更大。
對此,43%的人認為是媒體為了吸引眼球,37%的人認為是狀元背后利益鏈的推動,20%的人認為是全民考分崇拜的原因。
值得效仿還是讓教育觀念變功利?
成為高考狀元,是否意味著人生成功?46%的人認為能考到狀元將來會成功,41%的人認為成功的道路有很多,狀元中也有失敗者。
對此,網友@楊興東認為:多數狀元智商都高于平凡人,復制他們的故事,幾乎沒有路徑可循。停留于勝負論英雄的思維,迷戀于分數神話英雄,破壞的是青少年成才的正常環境。對高考狀元而言,輿論關注熱情褪去之后,他們要學會走好今后的路,因為狀元的光環并不能保證他們從此一馬平川,風雨無阻。
支持報道高考狀元的投票者中,38%認為高考狀元難能可貴值得表揚,28%認為有利于其他學生模仿學習,19%認為可以促進教育相關產業發展。
反對的人中,44%認為過度報道會扭曲公眾價值觀,23%認為會給學校、師生帶來更大的升學壓力,21%認為會讓功利主義的教育觀深入人心,6%的人認為不利于祛除不合理的教育評價體系。
學校對于狀元的追捧,最大根源在于狀元背后所隱藏的利益鏈條。對狀元所在學校而言,狀元是擴大知名度的最佳武器,日后向上可爭取更多經費,向下可錄取更多的優質生源。對商家而言,狀元可擴大自己產品的知名度,特別是教育相關產業,用狀元來做廣告,是對市場的一次精準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