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立冬時間是公歷11月8日00:35:23,也就是農歷9月25日。立冬節氣期間氣溫明顯下降。隨著冷空氣加強,氣溫下降趨勢加快。人們已經習慣了北方的寒冷。 10月下旬以來,陸續供暖,好在人們還有地方避寒。對于深秋“小印度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來說,此時的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連續的雨已經結束了。如果強冷空氣快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的時間冬至幾點幾分幾秒,氣溫就會下降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后,陽光明媚,冷氣團迅速變化,氣溫迅速上升。氣溫上升、熱量積聚,將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強勁降溫。
立冬時該吃哪些傳統食物?
釀造米酒
立冬這天開始釀造米酒,是紹興釀酒的傳統習俗。冬季水清、溫度低,能有效抑制雜菌生長,使酒在低溫、長期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這是最適合釀酒和發酵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立冬至次年立春最適宜釀造米酒的時間稱為“冬酒”,以祈福。
吃餃子
團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餃子有兩種:白餃子和綠餃子。餃子呈球狀冬至幾點幾分幾秒,寓意團圓。它和北方的元宵類似,而且比元宵還要大,大約有蘋果那么大。飯量大的成年人吃三個就會有飽足感。餃子的外層酥脆酥脆,里面的各種調料也會隨著餃子的加熱而受熱,香氣就出來了。
餃子的結構與饅頭相同。外層是糯米,內層是各種餡料。餃子的餡料很豐富:肉、豆腐干、榨菜、蒜、姜、韭菜、蓮藕、梅干、辣椒……切成細丁,調味,入鍋煸炒,加鹽,等調味,冷卻后,開始用瀝干的糯米糊包餃子。
吃羊肉火鍋
民俗說: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洋蔥,冬天吃銅鍋羊肉。羊肉性溫,常吃容易上火。中醫強調“溫熱涼”的食療方法。因此,吃羊肉時宜搭配涼性、甘甜的蔬菜,具有清涼、解毒、去熱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香菇、蓮藕、茭白、竹筍、白菜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則屬于甜蔬菜。
姜母鴨
臺灣立冬這天,“羊肉爐”、“姜母鴨”等冬補餐廳里擠滿了顧客。很多家庭還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吃紅豆和糯米
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紅豆糯米的習俗。相傳,有一個人,名叫共工,他的兒子沒有成功,做了很多惡事。他在冬至那天去世了。死后化作瘟疫鬼繼續禍害百姓。然而這種瘟鬼最怕紅豆,所以人們在冬至這一天煮食紅豆飯,以避瘟鬼,預防災難和疾病。
吃餃子
初冬時節,人們包餃子。味道與大白菜不同,但也需要蘸點醋和爛蒜,才能有不同的風味。立冬為什么要吃餃子?因為我國以農業為主,非常重視二十四節氣。 “節”就是植被新的生長點。秋季收獲,冬季儲藏。這一天,我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選擇“餃子不如餃子好吃”。因此,《禮記》中有“食瓜,亦祭祖”之說。冬至時節,中國古代有“冬至節”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