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說●南山篇(下)
深圳小一學位申請馬上開始了,前幾天“名師說”跟大家聊了南山的知名小學,由于學校太多,我們分成上下篇,這一篇我們接著聊南山,主要來講講北部片區的學校,當然還有其他片區的學校。
福田篇戳這里→
南山篇(上)戳這里→
需要聲明一下:我們是從一個觀察者的身份來跟大家分享,不代表排名。另外我們說到的學校有限,還有很多學校很好,不上榜不代表不好。
南科大附屬第一實驗小學
第二實驗小學
說到南科大附屬一小、二小,師說君忍不住多說兩句,因為太有特色了!
南科大實驗二小盡管才成立3年,是教育圈中的“新兵”,但它很好地實踐了“后來者居上”,成為全國課程創新領域佼佼者,也成為統整課程的領跑者。為全國“互聯網+”教育提供了實踐樣本,這相當讓人自豪。何謂統整課程?統整包括學科內統整,跨學科統整、以及超越學科的主題統整。授課方面,學校采取教師合作制、項目負責制,打破了各科老師老死不相往來的局面。
學校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好的成績,并且享譽全國,不得不提它的“掌舵者”——唐曉勇。師說君認為他是教育界里最有互聯網思維的人。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他深諳互聯網特點,擅于打破時間及空間的界限。在南科大實驗二小,教室里沒有講臺,學生始終處于中心位置。學校根據統整項目課程特點,重新設計學習空間,重構學習場景,將教師搬到真實的場景中。也因此有了戶外美術課,還有到戶外草地上,讓孩子們排排坐,觸摸春天、感受春天、聞春天的味道的語文課。他認為,學習應該鏈接生活,面向未來。
比如,穿著草裙、臉上彩繪著非洲特色的圖案、孩子們有的腰上掛著非洲鼓,踏著非洲音樂,跳著歡樂的舞步,從教室里嗨到教室外。另一邊,這個場景,通過一條網線,傳輸到貴州等邊遠貧困地區的學校。網絡那頭的孩子們,邊吃驚地看著大屏幕,心想“還有這樣的課堂?”一邊跟隨深圳的孩子們一道,扭動著身子。這僅是南科大實驗二小普通的一堂美術課。而這又不僅僅是一堂簡單的美術課,它融合了美術、音樂、地理、歷史等學科知識。
在南科大實驗二小,還有一個特別的場所,叫“世界咖啡屋”,這里是南科大實驗二小智慧的源泉。“我有茶,有咖啡,老師們,你有故事嗎?”是的,這個地方就是學校頭腦風暴的討論室,很多學校的舉措及教學點子,都是在這里誕生的。
提到南科大實驗二小,不得不提南方科技大學實驗教育集團第一實驗小學(下稱南科大實驗一小)。這所學校是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的“長子”,學校于2014年正式開辦,“掌舵者”叫張帆,一名書法愛好者。
剛開學,這所學校就被媒體所聚焦,為啥?首先:它開學之初實行小班化教學,這在教學資源極其稀缺的深圳,小班化教學簡直是奢侈之舉,因此這也遭受到一些非議(學校后來取消了小班制,提供更多學位滿足需求)。其次,它是全市首家聘用外籍副校長的學校,由老外參與學校教學的指導,更國際化。第三,它的教室里色彩鮮艷,像兒童樂園,最關鍵的是,還沒有講臺!讓學生和老師沒有了隔閡。第四,當然,因為南科大。
學校也并沒有辜負大家對它的期望,不管是班級布置還是課程,都讓人耳目一新!學校引入國際IB(小學PYP)課程理念,構建“互聯網+”背景下“國家基礎課程、統整項目課程、氛圍浸潤課程”三個層面相融合的統整項目課程體系,聚焦培養學生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
在歡快的歌曲、好看的“動畫片”中學習英文單詞、了解不同的職業;中外老師聯合教授經典著作,學生提問、解答并與名家對話;在課堂中,可以“玩”iPad學習“高難度”數學知識……這樣新鮮的課堂就是南科大實驗小學的真實寫照。學校旨在打造“激發學生創造力,培養平等話語權”的課堂,比如英語:在歌曲中學單詞辨職業;班會:教孩子如何小組分工合作;數學:1年級也可學“高難度”內容,包括習和掌握一些數據統計、表格制作,并且以此輔助學習數字連加等知識;偉大原著課:讓孩子與經典名家“對話”。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怎能學得不開心?開心學習了,成績怎能會不好?教育到底該給孩子什么?南科大實驗一小給出了簡潔的答案:讓每個孩子都出彩。
上述兩所學校,都是由南山區政府,在推進北部片區協調發展戰略以及區教育局打造北部片區新優質學校等部署的背景下,與南方科技大學合作辦學的全日制公辦小學。值得一提的是,南科大實驗一小、二小成立以后,到2017年6月15日,南方科技大學教育集團才成立。南科大一小的校名正是由當時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親手題寫。
兩所學校利用自己與南科大的“親緣”優勢,頻繁與南科大溝通,讓更多大學的教師、學生,與學生們多多接觸。通過“四點半活動”、創客活動等,小學生們在大學生哥哥姐姐的指導下,甚至可以參與一些與大學前沿研究相關的課題。
不僅如此,南科大的光學研究團隊專門到學校給孩子們開展光學講座、課程,還包括北大、清華伯克利等研究所的專家們,“納米技術”“石墨烯技術”這些高深的專業詞匯,大學的專家們盡可能地用孩子們聽得懂的語言講給他們聽,這樣的科普課程并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建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教研團隊會向學生征集他們想要聽的內容和話題。如今,南科大實驗一小和二小的創新理念,也吸引了不少南科大教職工子女在此就讀。
坊間評價
北部片區里的明星學校,統整項目很有特色,教學理念前沿,師資不錯。
南山文理實驗學校
地處深圳西部片區的深圳南山區文理實驗學校,現在已成為南山文理實驗學校集團,由文理實驗學校、西麗二中、西麗二小、留仙小學4所北部片區學校組成。現任校長吳希福曾任后海小學校長,是全國小學骨干校長。他的辦學主張,師說君很認同:“我不追求唯成績至上的理念,而和平、生命和夢想,才是真正有良知的教育,我希望能把這種有良知的教育帶給每一個孩子。”
在他領導下,學校打破了傳統的教學課程,將信息化、國際化、人文化、生態化融入到課程,并著眼于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
吳希福是全國較早探索信息化教學的校長之一,而他所帶領的文理,也有非常濃厚的信息化色彩,實行大數據下的“云教育”:先進的智能化云平臺,實現了移動終端在教室、會議室、功能室間三位一體的資源共享模式,iPad教學全國領先。上課時,學生拿著iPad就可以學習,老師上課也是手持iPad教學。引進美國3D科學教材和臺灣元智大學科學課程,用全球領先的科技理念和科技創造平臺共同搭建了學校的未來教室。擁有科學、理化生、汽車、智力園、植物園、地理園等完善的實踐實驗場館。
文理學校著名的“兩個凡是”理論為全校師生和家長熟知:凡是家長和社會人士反映的問題原則上兩個工作日內解決或者答復;凡是教師和學生反映的問題原則上一個工作日內解決或者答復。學校還“成立幸福家長學校”,通過這個平臺,邀請國內外家庭教育專家擔任講師,為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邀請家長代表分享育兒經驗,為學生創造和諧科學的成長空間。
短短的幾年創辦時間,學校的任課教師在市區各級各類比賽中100余人次獲獎。優秀教師和教學成果成正比。據說原來北部片區的家長都想法子送孩子去南部的學校,文理開辦后,家長搶著來文理,學位供不應求,可見非常受家長認可。
坊間評價
看好文理!我們小區的孩子一二年級的基本都在文理,家長的評價都不錯。校長老師都用心,對孩子們也有愛心、耐心。據說老師課后都盯著孩子們在學校寫完作業才走,很負責。
深中南山創新學校
深中南山創新學校位于創科路與打石一路交匯處,毗鄰深圳第二高級中學,是南山區委區政府和區教育局在西麗片區重點打造的又一所優質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設計規模為54個教學班,其中36個小學教學班,每班45人;2018年秋季共開設35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300多人。
學校原為深圳市南山區留仙學校,2017年9月開學,由南山文理實驗學校校長吳希福籌辦并出任第一任校長。2018年5月,南山區人民政府與深圳中學、大疆公益基金會舉行合作辦學簽約,正式委托深圳中學管理該校,校名改為現名。
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出任學校名譽校長,深中原校長助理韓曉宏任學校執行校長。韓曉宏是中學數學高級老師。1993年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數學系,1996年調入深圳中學后歷任初中部教學處主任、學生處主任,深圳中學初中部校長,深圳中學校長助理等職。曾被評為“深圳市優秀教師”,“市教育工委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
從校名就可以看得出這是一所重視創新的學校,學校以“創新引領未來”為辦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學校的課程豐富多元,特別是信息技術與機器人,由于是和大疆公司合作辦學,占有得天獨厚的科技優勢,大疆會為學校提供硬件和技術支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另外,華為和大疆都將在該校設立獎學金和獎教金。
學校還會讓學生按需選學,教師按需施教,為了讓同學們“更有價值地學習,更主動的學習,更高效地學習”,學校出臺政策鼓勵學生們跨年級學習,跳級或通過免修某一門學科的方式發展自己的特長與愛好。
最最重要的一點是——
這個學校也
太好看了吧~
→
坊間評價
1、上不了深中,去深中創新學校也好。
2、周邊很多科技創新企業,科學、信息技術成績不錯。
北師大南山附小
“北師大和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到底有啥關系?不會只是掛個名吧?”可能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作為一所合作舉辦的公辦學校,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和北師大的聯系,還真不小。
眾所周知,北京師范大學是我國最頂尖的示范類高校,目前在全國已經合作舉辦了70余所附屬(實驗)學校,大部分都不錯。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就是其中一所,創辦于2000年,是一所12年一貫制的公辦學校。
根據合作模式深圳南山區公辦小學排名,雙方會在辦學管理、資源輸送等方面進行合作。創辦至今19年來,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依托北師大雄厚的教育資源,踐行“個性化素質教育”的辦學理念,歷任三位校長,皆由北京師范大學委派、合作辦學雙方共同任命的,現任校長彭雪花,是一位物理特級教師。
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的課程建設堪稱南山區的一面旗幟。2018年9月份,學校特色課程建設方案在廣東省特色課程建設優秀成果評比中榮獲三等獎。還有該校李虎老師開創的“自主識字、同步讀寫”實驗,解決了很多低年級學生學拼音、識字難的問題,被推廣到深圳乃至市外很多學校。
2018年,學校獲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藝術傳承校”稱號,深圳市只有兩所學校獲此殊榮。小學部的少兒阮樂、少兒趣味版畫兩項課程很有特色,榮獲南山區“傳統文化教育特色項目”。少兒阮樂課程曾獲深圳市好課程,多次摘得省市區藝術展演金獎,成為南山藝術教育的一張名片。
在廣東省教育廳評估時,北師大南山附屬學校被專家譽為“一所讓政府放心、家長認可、學生熱愛、教師向往、同行尊重的現代化學校” 。
坊間評價
小學還是很不錯的,很多人其他地方自己有房子都來蔚藍海岸租房子,為的就是給小孩在北師大附小上學!北師大附小這幾年教學成績也不錯,生源不錯。
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
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位于深云村社區西邊,據說這是深圳市校名最長的學校,學校全名為“深圳市南山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實驗學校”(簡稱“深圳市南山區中科先進院實驗學校”)。
這所自帶“科學”基因的學校,由南山區教育局與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院于2016年3月聯合創辦,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包括24班小學和12班初中,共1680個學位。
現任校長宋如郊,長期執教于全國示范高中,獲全省優秀教師,國家級骨干教師,特級教師等榮譽稱號。
因為有中科院的強大背景,中科深圳先進院實驗學校有著天然的科學優勢,比如科學課老師要和中科院先進院的科普老師一起備課;中科院先進院的最先進研究成果也將會在學校落地;中科院先進院的實驗室將向學校開放;學校將引進先進院開發出的科學教育體系,包括中科萃智創造力、中科創客和中科機器人三大科普課程體系,整體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等等。
科學家、院士經常光顧該小學,先進院首席科普顧問——中國唯一一位聯合國卡林加獎獲得者李象益老師、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格拉布斯等眾多國際頂尖人才還總體指導學校科普活動。
先進院為學校配備了34位由博士、博士后、研究員組成的科學導師團隊,開設“博士課堂”。自2016年9月首次開學至2018年中,已提供逾400個課時,內容橫跨物理、化學、醫學、生物、人工智能等多個科技領域。學校還建造了6間高端科學實驗室,和國內中小學首個“心理夢工廠”。據知情人士稱,該校在南山區的統考成績也不錯。
坊間評價
1、他們的學生經常聽博士、院士講課,聽說小學一二年級就開始研究課題了,暑假期間學生的假期作業先感受一下:開展科學研究、進行社會調查、設計安全考勤系統、參加創客集訓……
2、作為一所新建學校,學校的辦學實踐得到了學生家長和社區群眾的肯定。學校首屆七年級兩次期末統考成績位居南山區前列,是南山北部片區有史以來最好成績。
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學校小學部
創辦于1999年的深圳市南山中英文學校,是一所低調而傳奇的高端民辦學校。說她低調,是你很難在媒體上看到學校的宣傳,學校管理層、教師也很少接受媒體采訪;說她傳奇,是其學位“一位難求”到了“恐怖”的地步,以前每年都有家長在校門口通宵排隊申請學位。現在,每年的招生方法是抽簽搖號。
南山中英文學校位于白石洲,毗鄰“世界之窗”,附近高端社區林立深圳南山區公辦小學排名,所以也很容易給人一種貴族學校的感覺。但師說君接觸過學校校長蘭金仁后,更深刻的感受是:這是一位樸素的教育家。
可以說,南山中英文的低調、傳奇,與蘭金仁息息相關。蘭金仁本是大學英語教師,上世紀80年代末南下深圳,創辦南山名校——南山外國語學校,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99年,蘭金仁從“體制內”走到“體制外”,創辦民辦的南山中英文學校。
據介紹,學校現在設有雙語部和國際部。雙語部是南山中英文的常態化教學系統。國際部是為了滿足那些希望將來出國讀大學的孩子準備的。學校共有學生3000余人。在一篇文章中,蘭金仁將南山中英文正在探索的教育稱為:國際教育的本土化。
學校最受人關注的幾個特色和亮點包括:小班化教學(每班只有25人左右)、雙語教育、浸入式課程、教師水平高,此外,學校也在探索“融合式”德育模式,而豐富的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也頗為人稱道。學校有創新國際教育思路的小學生澳洲留學制度,每年自愿報名,讓小學4-6年級的優秀學生,到澳洲姊妹學校全程進入相同年級的班級學習和參與各項實踐、文化等活動。這一項目受到學生和家長們的高度贊揚。
坊間評價
1、小班制,英文又抓得好,從上學到放學都不用家長管,有校車接,有校內午托,放學有興趣班,作業輔導班上,比公立來說,家長輕松多了。
2、首先要提到的肯定是ncic的英語,到三年級還會有英語科學和英語數學。有的時候可以達到一天三節外教課,這種英語環境并不是每個學校都能達到的。學校的活動也比較多,對于團隊合作和創新等能力的要求都比較高。
3、今天南山中英文雙語部搖號也結束了,400多個號抽60個,都跟買彩票似得。活了30多年第一次親臨有公證員的現場,每報一個號周圍都是掌聲,那感覺真是……
東灣小學
最后來說一所師說君非常尊敬的學校——東灣小學。可能她不是名校,但值得所有人認識她。
“打工子弟們的夢想:擁有我們的屋頂戶外教室?”去年9月份,這樣一則眾籌登上了騰訊公益平臺。發起人是擔任南山區東灣小學校長已經17年的洪雪娟。“反顧我們小得不能再小的校園,內心對孩子們充滿愧疚,很心酸。無論戶籍、身份、財富,在教育起跑線上我們希望為每一個孩子提供同樣的教育資源。”這些話感人至深。
最后,有1000多人次捐贈32000多元,支持學校改造。
本期南山名校梳理,我們推薦東灣小學,不是因為她有優質生源、高大上的校舍或者名師大咖,而是因為她的樸素和大愛。這是一所真正的公益性民辦小學,不以營利為目的,不要求合理回報。目前學校有學生大約1600名,大都是來深建設者的子女。
學校創辦22年來,一直備受空間制約。其實整個學校就是一棟大樓,運動場地也不夠。不得已,學校將教學樓樓頂改造成跑道和體育運動場所。為此學校沒少上報紙,社會各界的評論也不一。
另一個致命限制,就是經費的緊張。據說,東灣小學運行經費主要來自學費。目前收費標準低,一學期學費是3900元。由于經費困難,校長、主任、老師除了教育教學,還要承擔很多后勤工作,他們也是打字員、檔案管理員、設備修理工乃至清潔工,為的就是節約每一分可以節約的錢。
據校長洪雪娟講述,2015年學校要接受廣東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評估,圖書館5萬多冊書要進行信息化管理,如果找外面的單位錄入需要花不少錢。“學校沒錢,我就帶著幾位老師,用整個暑假的時間,自己蓋章、錄入、貼標簽。”
但就是在這樣艱難的局面下,東灣小學打造了獨具魅力的“體藝”特色,多年來在體育藝術各級各類比賽獲獎無數。2015年曾獲市區教育局選派參與“市民走進身邊好學校”活動,當時市民參觀學校后,對其豐富多彩的課程和活動表示認可。2016年,東灣小學被評選為深圳市優質民辦學校。
客觀而言,東灣小學面臨的生存和發展壓力是巨大的。數據顯示,2017年該校教師平均工資只有5500元/月。在生活成本高昂的南山,這樣的工資顯然吸引不了新教師,也留不住優秀人才。
坊間評價
感覺還不錯,學校的環境還好,安靜,老師態度也很好,雖然比不上公辦學校教學設施那么齊全,但是民辦里面,這個給我印象已經很好了,打4分。學校老師對孩子很負責,超過一般的公立學校。
感謝大家對本系列推文的支持
羅湖篇將于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