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廳今天宣布,《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已經浙江省政府批準,將于今年秋季開學在全省普通高中全面實施。在新的課程改革方案中,選修課程占總學分的比例將大幅度提高至1/3,將課程設置權交給學校,全省不再有統一課表。據介紹,本次改革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屆時浙江約30萬名高一新生將成為首批“弄潮兒”。
據介紹,此次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的總體思路是“調結構、減總量、優方法、改評價、創條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調整優化課程結構,適當減少必修,切實加強選修,必修學分從116分減至96分,選修學分從28分增至48分。二是凸顯個性,加強選修課程的建設與實施,選修課程分為知識拓展、職業技能、興趣特長、社會實踐四類,學校可根據本校本地區實際,建設滿足本校學生發展需要的選修課程。三是發展特長,全面實施選課制和彈性學制,學生應在3年內完成學業,同時允許學生提前畢業。四是培育特色,進一步擴大學校課程自主權,規定在確保每學期開設思想政治、體育與健康、藝術等必修課程,每周在課堂教學時間不超過26個小時的前提下,學校可自主制定學校課程開設計劃。五是改革評價,建立學業水平考試制度,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等11門必修課程,每年開考一次,分別在1月、6月施考。學生參加同一科目考試次數最多兩次,以最好成績錄入。六是強化保障,逐步實行普通高中學分制收費,將學費分為注冊學費和學分學費兩部分,實行學分制收費。在2012—2013學年選擇若干普通高中進行試點,2014年秋季爭取在全省全面執行普通高中學分制收費制度。
浙江省將在以下六個方面實現重要突破:一是大幅度提高選修的比例浙江高中省重點學費浙江高中省重點學費,選修課程占總學分的比例由原來的19.4%提高到33.3%,極大擴大了學生選擇學習的空間和時間;二是學校自主設置課程,將課程必修課和選修課設置權還給了學校,全省不再有統一課表;三是分類建設選修課程,鼓勵教師開發開設適合學生需要的選修課程,學校可以創建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四是擴大選課范圍,鼓勵職業高中、高等院校、企業和社會辦學機構開發開設符合普通高中學生需要的選修課程,鼓勵學生在校內、跨校和社會培訓機構選課,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五是實施彈性學制,鼓勵學生制定發展規劃,形成個人修習計劃,在達到規定的畢業要求時,可以申請提前畢業;六是建立學分收費制度,在不提高收費標準的前提下,鼓勵學校開發開設選修課程。
為了推動改革,浙江將學校選修課程建設與開設情況列入對各市縣教育現代化達標評估和教育科學和諧發展考核體系。考慮到農村普通高中學校及城鎮薄弱學校開發選修課程的資源和條件相對不足,該省教育廳計劃于2012年秋季向全省普通高中提供至少100門選修課程。
【新聞拓展】
浙江省教育廳廳長劉希平:把課程學習選擇權交給學生
浙江省出臺的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方案,是一個系統性改造和完善高中課程的方案,堅持實現“普通高中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課程改革方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強調選擇性,選擇是這次課改深化方案的主旋律。即通過有效減少必修,全面加強選修,把更多的課程學習選擇權交給學生,把更多的課程開發選擇權交給教師,把更多的課程設置選擇權交給學校。
我們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通過課程的創新性變革,為孩子們開辟盡可能多的自主選擇空間,讓孩子們在自主選擇中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