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14時50分,迎來秋分節氣!
秋分時節,白天和夜晚的時間相等一場秋雨一場寒,寒暑的溫差變得均衡,這個時候秋天的天空高遠,空氣清爽,氣候既不寒冷也不炎熱,既沒有悶熱感也沒有干燥感,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可以從容不迫,既不急躁也不遲緩。
秋分這一天同時是“中國農民豐收節”,九月里土地收獲了豐碩的成果,愿你也能收獲滿滿。
今年秋分,同時也是杭州亞運會開幕的日期,讓我們共同期盼運動員們的出色發揮!
這個秋分,我們有節氣之美、收獲之美、運動之美,真好!
秋分·一隅
執一筆純真,畫一隅煙火,贈你一方生趣。
秋分初候·雷始收聲
每年九月二十三日左右,太陽運行至黃經一百八十度,垂直照射赤道,此時正值秋分時節。秋分意味著晝夜時長相等,寒暑程度相當。“秋分時節,白晝黑夜各占一半,寒氣暑氣達到平衡狀態。這種現象與春分相似,在秋分當天,白天和黑夜、寒冷與炎熱都呈現出均等的狀態。
和諧,勻稱,融洽,蘊含著世人向往的高尚與美好,十分不易,尤為寶貴!
面對這類情境,先民們懷有深深的崇敬之情。秋分祭拜月神的儀式,正是這種崇敬的體現。一年當中最為動人的月輪,最為明亮的月色,也常出現在秋分這個節點。秋夜的月亮清朗,月光似水般純凈,映照在江河湖澤,映照在山丘原野,為世間萬物披上最潔白的清輝,使人的心靈與天地間的靈性,都在這樣的月光里獲得了滌蕩。
這類和諧、勻稱、融洽的景象,難以尋覓難以把握,稍縱即逝,甚至可能煙消云散!古人覺得雷象征剛烈之氣,“雷聲漸漸隱去”,表現在自然界的轉變上,是秋天的氣息越來越重,天氣一天比一天冷,而反映在人們的心中,又會變成什么樣子呢?
秋分二候·蟄蟲坯戶
“白露過后,秋分到來之時,夜晚便愈發寒冷”。秋分之后,太陽光線開始照射南半球,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陽能量逐漸減少,地面熱量慢慢流失且無法得到有效補充,南下的寒氣與逐漸減弱的暖濕氣流相遇,引發連續的降雨,氣溫也相應地不斷降低。
秋意漸濃一場秋雨一場寒,寒氣漸重,當這種變化積聚到某個程度,一個顯著的時節現象便顯現出來,那就是秋分時節第二個物候節點的到來,即蟄蟲開始修補洞穴準備冬眠。
《禮記》的注釋解釋道:那些穴居的小蟲,在天氣變冷時,會把自己的藏身之所的入口擴大,讓透光的地方逐漸縮小,等到天氣特別寒冷,它們就用泥土把洞口完全堵住,以阻擋寒氣的進入。
從早春萬物復蘇之際結束休眠,開始走出窩棚四處活動,到此刻又回到窩棚里安歇,蟲子的生命過程完成了一個周期。
秋分三候·水始涸
秋天的美景,也許只有“多彩”能夠描繪其部分神韻。而秋季的多彩景象,是從秋分時節的“水開始干涸”這個階段開始變得清晰可見。
秋季剛開始時,北方降水就已顯著降低,但南方許多地方依舊雨水連綿不斷,直到秋分時節,特別是秋分三候來臨之際,南方地區才逐漸轉為少雨天氣,氣候日益干燥,水分蒸騰加速,湖泊河流中的水量有所減少,部分沼澤和水坑開始干涸見底,大江南北的降雨普遍變得稀少,這就是秋分三候中所說的“水開始干涸”。
秋風漸起,寒意漸濃,溪水漸淺,加速加深了秋意的色彩。秋日的繽紛景象,主要體現為一片金黃和一片火紅。
黃色的形態多種多樣,那高聳的銀杏樹,葉子像瀑布一樣,黃得極為耀眼,那在寒霜中盛開的菊花,黃得十分脫俗,那田野中彎下腰的稻穗,黃得十分充實……
紅色的形態多種多樣,楓葉呈現的紅色,如同紅霧籠罩天空,又似朝霞染紅了山巒;秋季的果實展現的紅色,宛若少女臉頰上的羞紅那樣迷人,又好比璀璨的紅寶石那樣耀眼……
時令到了秋分三候中的“水開始干涸”,也就意味著來到了中秋的尾聲,秋天的黃色、秋天的紅色會慢慢變濃,最終形成滿山遍野色彩斑斕的景象。
桂花香氣四溢,菊花金黃蟹兒肥美,在這色彩繽紛、味道醇厚、意境深遠的立體秋日畫卷中,趁著秋風欣賞菊花,喝幾杯陳年老酒品嘗蟹肉,在皎潔月光下沿著桂花香氣漫步,像這樣,就是“世間美妙時光”了!
秋分·草木人間
清朗分明的秋分
到處,都是童話
秋分·絮語
秋天是一個很好的季節。
秋分時節,堪稱秋季中極為難得的寶貴時段,陽光溫暖和煦,氣溫適宜,秋風輕柔,一切都保持著不急不緩的節奏,散發出恰到好處的溫和氣息。
以北京為例,近期漫步于該城市戶外,會感受到一種獨屬于秋季的暢快,令人心情舒暢,沁人心脾。
微風拂面,感受不到熱,也感受不到冷,仿佛一個恰到好處的懷抱,讓人倍感安逸;輕輕吸氣,氣息中彌漫著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或許源于花草,或許源于泥土,或許來自街邊的水果售賣處,難以斷定,只是覺得開心;偶爾,一抬眼便望見漫天絢爛的晚色,燦爛得耀眼,濃烈得醉人,感動得讓人不禁流淚。
秋季的時光實在太過短暫,令人有些許惋惜,仿佛稍縱即逝,若是不加緊把握,便很容易就會與它擦肩而過。
因此,在秋分這個日子,不妨多外出活動,去充分體驗秋天,去暫時脫離日常瑣碎,欣賞天空與云彩的變幻,觀賞秋水與草木的景致,內心寧靜無擾,日子便如詩一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