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調查報告范文: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報告我在很久以前就聽說了“網購”這個詞,淘寶網更是家喻戶曉的知名網站。人們對于網購這種購物形式眾說紛紜,在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覺得網購存在很大的風險,也很少人真正嘗試過。我一直都對網購很感興趣,很好奇,在今年春天我開始了我的“網購生涯”。從那以后,身邊的同學也紛紛開始了網購。后來網購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什么東西都喜歡從網上買。像我這樣喜歡網購的大學生有多少呢?因此我選了這個主題。一、調查目的大學生是新新人類,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為了揭開網購的真實面目,讓更多的人了解網購,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此次調查。二、調查對象及方法1、調查對象:青島理工大學經貿學院(由于調查的困難性,選取了本學院進行調查)2、資料收集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方法調查。向所取得的樣本中的個體發放《大學生網上購物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關于上網購物基本情形和情況。3、調查方法:對經貿學院的全部學生(限于三年級以下)進行分層,分成大一,大二,大三三層,在總體中抽取容量為60的樣本,在每層中進行系統抽樣,根據每層樣本量占總體的比重,在三層中分別抽取容量為22,22,16的樣本。隨機選定某一學號后,間隔10進行抽樣,得到樣本。
三、調查的內容:(調查問卷附在最后一頁)四、調查結果分析1、通過對樣本中網購人數的調查,得到以下數據:大一學生樣本中有9人進行網購,在該層中的比例為56.25%;大二的有15人,占該層的68.18%;大三的有11人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占該層的50%。以95%的把握推斷經貿學院中網購人數比例范圍為45.36%~70.44%2、在沒有在網上購物的同學中,有近50%的同學認為網購不安全,而在有過網購行為的同學中有97%的同學覺得網購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92%的人會嘗試網上購物。3、在網購人群中,因為節約費用而選擇網購的占網購人數的62%,還有一部分同學是出于好奇和尋找新奇商品而選擇網購。在眾多的購物網站中,消費者該如何選擇呢?有48.57%的網購者會把網站商品是否齊全作為他們選擇購物網站的主要標準。其中,淘寶網名列前茅,有87.3%的同學選擇在淘寶購物。4、大家都在網上買些什么呢?經調查,數碼產品位居榜首,占到總消費的37.7%,其次是服裝27.87%,在網上買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占到總數的19.67%。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鮮等問題),卻幾乎無人在網上購買食品。5、本次調查中,還對同學們的網購消費水平進行了調查,有42%的同學每季網購一次,每月一次和每年一次的同學分別占總體的25.8%和27.5%。
還有4.7%的網購達人平均每周一次。每次購物的平均交易金額在100以下和100~500間的人數都占總數的42.8%,其他金額范圍分布較少。6、在網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其中主要困難是商品描述不清楚,達到45%,其次是商品數目繁多和網站太多,網上市場太雜亂(21%),網購市場有待進一步提高。五、調查結果總結通過上述的調查報告,說明大學生在網上購物還不是很普及,但潛在很大的發展空間。阻礙他們開始網購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們認為網購值得信任了,網購的方便,省時,商品齊群等優點一定會吸引絕大多數的人開始網購。目前,人們在網上消費的商品種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網購要想得到更快更好的發展,就要優化購物體系,打破這種局限。購物網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他能讓我們實現資源共享,在網上我們可以找到最便宜的,質量最好的,最時尚的商品,坐在家里就可以買到世界各地的商品,未來網購一定會成為人們的主要購物形式之一。附錄大學生網上購物調查問卷1.您是否聽說或接觸過網上購物?說明:如果您選擇“A”或者“B”選項,請只回答第2、3經常在網上購買物品2.您沒有網購經歷的原因是什么?其他3.如果您沒有網購經歷,那么您接下來會考慮嘗試網購嗎?不會4.您經常登陸哪個購物網站?其他5.你選擇網上購物的理由是?追求時尚6.您認為購物網站哪些最吸引您?其他7.在網上購物你經常選擇的產品?食品8.您平均一次購物金額大約在?A5000元以上B1000-5000以下9.您對網上購物是否信任?非常不信任10在網上購物過程中,有無受騙經歷?沒有11.您在網上購物的頻率?每周一次B平均每月一次C平均每季一次D平均每年一次12.您在網上購物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站速度太慢大學生戀愛調查報告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曾說:"天下哪個倜儻少男不善鐘情?天下哪個妙齡少女不善懷春?"對于文化水平較高,情感體驗較為豐富的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而言,學習之外,戀愛亦是熱門話題之一。
針對上述大學生的實際狀況,我們特此對本校大學生的基本戀愛情況進行了調查。我們小組以電話調查為主,對深職院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此次調查主要是針對同級同學和朋友,另外電話調查非同級在校生.調查總共發放了45調查表,收回41份.對這41份調查表進行了統計得出結論.再根據調查結果提一些建議,僅供參考。調查結果與分析“你正在戀愛嗎?”調查統計得出其中43.9%的人是正在戀愛中,56.1%的人是沒有戀愛的.這個數據顯示大學生這個群體里的戀愛情況很普遍,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傳統道德的分崩離析和戀愛觀念的改變的結果,作為剛剛告別十二年寒窗苦讀的大學生而言,空閑時間較為充裕約束相對減少,使得校園成為戀愛搖籃。另外,我們對這一調查結果持審慎態度,因為調查數量有限,數據出入可能不夠準確。“你的初戀是什么時候”早戀是現在社會關注的問題之一,也是老師和家長頗為擔憂的一個問題。在調查的人中16歲以下的人有29.3%、17~18歲的有31.7%、19~20歲以后的有7.3%、20歲以后的有4.8%、沒談過的占了15。6%。調查顯示早戀在當今學生中比較普遍,這與輿論倡導和師長們強調早戀的種種危害形成強烈對比,是一味地阻止早戀的發生和給予教訓,還是接受早戀給予正確的引導和關心更值得我們思考。
“你選擇男(女)朋友的主要依據是什么?”調查對象中選擇“相貌好”占19.5%、“人品好”占36.6%,“能力好”占14.6%、“和自己志趣相投”占26.8%、其他的則占了2.4%并且恰巧理由都是“對她好”。人品的好壞左右著大學生選擇戀愛對象,對于文化程度較高的大學生的這個群體而言,從外在的選擇轉到內在的追求,符合群體特征。而“和自己志趣相投”也說明這種群體性的特征。而“相貌好”和“能力好”的比例則更多的顯示出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的早熟和仍然保有理想主義的氣質。“假如讓你選擇,你會選擇”調查顯示有68.3%的人選擇了“我喜歡的人”,而其中我們發現男生中選擇此項的超過90%,這說明男生更為主動和更愿意爭取,另外我們認為這和民族性格有關。與民族性格相悖的是,數據顯示如今的大學生更愿意去爭取和走向自我和走向心靈。“你想在大學里談戀愛或者你在大學里談戀愛最初動機是?”“看到大家都有男朋友或女朋友,覺得自己單身沒面子”占7.3%,這顯然是大學生早熟能夠較好地獨立以及近年文化圈和網絡盛行的單身主義思想有關。“彌補內心空虛,尋找精神寄托”占了36.6%,這顯示大學生這一群體里缺乏追求,精神 虛無者不占少數,他們渴望存在感的慰藉和內心世界的交流,另外這和大學較為 寬裕的課余時間也有很大關系。
“對方追求激烈,自己不好意思拒絕”只有女生選 擇這個選項但也只占4.8%. “彼此被對方的某些優點所吸引”占41.5%,這與大學 生普遍渴望自由和渴望被了解的心態有關,也印證上述所說這個群體特別強烈的 需要存在感的追求。選擇“其他”的占7.3%. “就大學生談戀愛對自身的影響,你怎么看?” 愛情從來就不是一直美好的事物,愛情的利弊更是不勝枚舉。調查顯示認為戀 愛令“學習、生活更有動力”的占43.9%,愛情的單一性和約束力往往使戀愛雙方 生活更為積極。選擇 “分散精力、浪費時間、成績下降”僅占2.4%,這顯示大學 生在戀愛上走向成熟和理性。但我們也認為這與調查對象主觀化的偏倚不無關 系,“只有"兩人"的世界,脫離集體”這一選項無人選擇和“影響正常的同學交往” 占2.4%更說明我們的猜測的可能,這顯示大學生注重個體的自由的同時渴望得 到認同和希望人際關系良好。“因人而異”則是大多數人選擇,占53.7%,這說明 大學生看重獨立人格發展和更能寬容面對別人的意見和不同看法。 “你對戀愛的態度是?” 調查顯示對戀愛態度持“堅持到底”的占了29.2%,在經歷已經不能算少的大學生 群體的成長的過程中,顯然成人世界里的愛情觀也會對其造成不小的影響,顯然 成人世界里的愛情是復雜和包羅萬象的,從改革開發之初的自由和婚姻之爭到物 質心靈之爭再經歷道德幾近崩塌的種種全民愛情危機后,顯然我們更希望回歸美 好單純的愛情,向老派愛情致敬的同時我們也問問自己,我們相信愛情嗎?不超 過30%的人和“順其自然”近60%的比例相比,顯示成人世界的愛情觀對大學生 群體的影響。
而“有了更好的就換”這個選項雖然只有9.8%,但更為顯示這種影 響的不可小窺。近六成的選擇顯示大學生群體更希望愛情是自然而然地相遇,油 然而生地相愛。 “你覺得戀愛對戀愛雙方的影響” 在這選項中被調查的人中61%選擇“利弊相當”,而39%的人則選擇利大于弊。 這既說明大學生對戀愛有一定甚至比較深認識,也說明大學生群體的理性思維能 “你覺得在大學里談戀愛與婚姻的關系掛鉤嗎”談婚論嫁對于大學生來說可能尚遠,但是我們認為這里面對于傳統婚姻制度的 態度值得我們關注。調查發現:82.9%的人都認為戀愛與婚姻二者不能等同,表 明大學生群體對傳統婚姻態度的審慎和對現實的考量,更多的也說明對于大學生 而言婚姻是其不能承受之重,言之過早。而7.3%的人認為“婚姻可以沒有戀愛” 和“戀愛必然走向婚姻”。 “如果當戀愛失敗時,你認為對你以后的學習/生活意為著什么?” 戀愛的失敗是痛苦的,失意和失戀也是人生必經之事。通過調查,發現選擇“生 活沒有意義,學習沒有動力”的人占4。8%,再一次說明大學生群體有著理性思 維能力和對于愛情樂觀的人生態度,“經驗的積累”占了43。9%,則更能說明前 述觀點“無所謂,再找一個”占了29.3%,顯示出大學生一方面更注重戀愛過程和 視戀愛為及時行樂的一種情感體驗。
而“從此可以解脫,集中去學習”占19。5%, 顯示出大學生積極的一面。 在此次調查中經過我們小組的討論和總結得出大學生戀愛的幾個特點: 傳統道德的逐漸淡化和分崩離析,以及伴隨著個體解放的自由化,致使戀愛觀念的空前開放,告別保守的同時堅守著部分傳統。 渴望獨立的心態缺乏精神世界的充實,存在的虛無和對愛情的期望過高,對于愛情失敗承受上的軟弱,理想化的愿望面對現實的考量,都是大學生戀愛心 理上常有的不足。 與成人世界的愛情觀念相比,大學生群體更富有理性主義氣質,既對愛情保有美好的愿望和訴求,更可貴的是能認識到愛情的副作用,有著對現實的考慮 和適當的保有距離。 對以上調查結果我們小組發表一些看法和建議: 愛情是美好的。能處理好戀愛、學業甚至以后的事業的人是幸福的,但愛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們也認為大學生應該以學業為重,但是我們不反對早戀, 更不反對大學生戀愛,我們謹慎地認為在大學生活中,有著充裕的課余時間,在 即將走入社會之時,完全可以多談戀愛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范文,前提是正確認識愛情和做好本分事情, 愛情完全是區別于學科超越情商和智商的一門學問,我們完全有必要學習。“寧 愿當殘損的先知,也不要當健全的奴隸”,我們認為愛情美好的前提是雙方共同 維持的,我們不建議玩弄感情。
正視戀愛中的失意,正確看待失戀,對其抱有自愛和理性的認識。學會認輸,是理性生活的開始,我們總要抱有最后的救身術,好讓我們在暗夜里看到光 明。善于換位思考,痛苦終究會離去。 我們認為反對和壓制早戀沒必要,以引導、溝通和理解為主的教育更能解決問題。我們更希望早戀者能認清自身情況自己作決定。 認真對待愛情,理性對待不完美和勇于承擔。愛情本來是美好的,但是我們不能過于苛求完美,更不能讓愛情消去雙方的優點,愛情應該是加法,它使雙 方更獨立,更堅強更有趣。 大學生群體所表現出的開放姿態掩蓋不住深植于內心的傳統情結,而我們觀察到的更多是這樣一種傳統帶來的種種問題,不少大學生中(大部分是女生) 對婚姻過于看重,對婚姻年齡過于敏感,這樣造成的結果是更多的人嫁給了房子 和車子而不是戀愛對象。對此我們呼吁大學生應該勇于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幸 福的人雖然會作錯誤選擇但是永遠不作選擇的人無疑是越來越不幸福的。 我們認為在愛情上,應該果斷一些,快樂才是重要的,流于沉悶的苦苦經營沒必要。 我們認為在關乎自己幸福的事情是需要更多的審慎樂觀,無論多么難堪,應該保有尊嚴,無論多么不堪,也不將就。 我們呼吁學校加強性知識教育,并且建議大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性知識。
我們認為性知識對于大學生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對婚前性行為持不反對也不倡導 的態度。我們認為作為成年人應該具備承擔后果和理性思考能力。 我們認為在愛情對于大學生來說不是最重要的,我們反對愛情至上的思想,我們認為愛情需要獨立的經濟能力保證,并呼吁大學生理應學業和事業為先,兼 顧愛情,為幸福儲備。 愛情這個古老而又永恒的話題,一直是大學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對適 度和理性的大學戀愛是理解和祝福的。但我們仍要提醒熱戀中將要迷失或已經迷 失的同學們:大學是裝載我們人生"知識之車"的黃金時期,是決定我們未來發展 的關鍵階段,請同學們慎重把握,不要在愛情中迷失了方向。在此謹愿廣大同學 重新思考定位自己的戀愛觀,用理智經營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