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一批次線上得分在 0 到 20 分之間的候選人稱為“成功候選人”。
這類考生在填寫申請表時可以說是非常尷尬的。 這種“與之前的學生相比還不夠重慶最低分公辦二本大學,但與后進生相比卻綽綽有余”的情況常常讓學生陷入兩難境地——是申請原批次還是保留下批次?
一、考生需要注意的問題
1、無論是一等、二等及以下考生,一定要避開熱門院校、熱門專業、熱點地區。
可以選擇這批中不太熱門的專業和學校。 建議選擇“農、林、水、土、礦、油”相關院校。 避免填寫北京、上海、天津、廣州、南京等高校申請表,重點關注中西部地區高校。
2、珍惜“服從專業調整”帶來的機遇。
一旦有學校給你平行申請,但分數優勢的考生占據了你選擇的專業,而你又不服從專業調整,你必然會落入下一批院校的行列。
第二批本科“壓出”考生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高職院校與普通本科生在學費、辦學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
從避免被撤回申請風險的角度來看,考生在填寫申請時應慎重考慮,不要輕易填寫“不服從”。
事實上,即使你填寫了申請表,進入了一個不理想的專業,你仍然可能在未來轉入更好的專業,或者通過研究生學習提高個人競爭力。
尤其是那些高考成績不佳但潛力巨大的考生,在填寫申請時不妨考慮“轉專業”。
2.如何選擇通過考試的考生
1、有明確目標和計劃的考生可以選擇重考。
如果選擇復讀重慶最低分公辦二本大學,從經濟角度來看,復讀一年的費用大概在18000到25000左右。 考上一二學院后,四年的學費大概是三萬左右。
綜合多方面考慮,如果考生復試意愿強烈,并且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建議考生復試,用一年的努力給自己一個更好的未來,給自己一個交代。他們辛苦勞作的父母。
2、高三已經盡力的考生,建議盡可能長時間地學習。
獨立學院的學費較高,師資隊伍和重點實驗室與公辦一、二級大學仍有差距。 對于高三學習不太努力,沒有充分挖掘潛力的同學,建議重讀該課程。
對于高三已經盡力而為、高考成績沒有出現重大失誤的學生,可以直接進入這些錄取率較高的獨立學院。
3.一本書的學生
1.研究各學校的招生數據。
成績剛剛達到大學錄取分數線的考生應該選擇錄取分數線較低的大學。 他們需要查看學校近三年的錄取分數線,擇優選擇往年錄取分數線附近徘徊的學校。 分類、整合、分析,最終選擇一所錄取門檻較低、相對穩定的學校進行申請。
例如,一名河南理科考生高考成績為555分,參考2020年河南理科一級成績544分,考慮到河南、湖北、安徽、重慶、江蘇、浙江等省份上大學,他會優先選擇藥學、建筑、交通、測繪等專業。
考生的成績只比一線大學高11分,所以去省外的一流大學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該怎么辦? 這時候可以考慮省外兩所大學的“好專業”。
2、講究“沖一護二”。
一方面要利用好成績,爭取考上第一批大學; 另一方面,一定要注意填寫第二批申請,并以此為重點。
第一批沖線的學生和第二批的成績還是很有競爭力的。 第二批可以選擇好學校、好專業。
3.選擇不太熱門的學校和專業。
在擇校時,由于“插班”考生的競爭力不強,最好選擇一些可以接受的、冷門的學校和專業,這樣可以增加自己被錄取的機會。
有的大學本來有985的實力,卻屈尊到211; 有的大學連211都沒有,但在業界卻享有很高的聲譽!
因此,填寫申請表時不必總是關注985/211的學校名稱。 一些學校的優勢專業并不遜于985/211大學,就業質量甚至比一些985/211大學還要好……
4. 兩人或以下批次學生
1、考慮更多外省院校。
這批“被砍”的考生不妨選擇外省的院校,這樣既能保住院校,又能選擇一個相對理想的專業。
從近幾年的招生數據來看,省內高校報考人數眾多,第一志愿錄取率極高,錄取分數線逐年上升,競爭壓力很大。
對于一些位于外省的高校來說,錄取分數線相對穩定。 本省很多高校的教育水平沒有差別,有的甚至比本省的還要好。 考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一些。 潛力巨大的專業將為今后的學習和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