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醫學院位于被譽為“禹風厚德、孕沙成珠”的樞紐城市蚌埠,這里背靠雄偉的涂山,面臨浩瀚的淮河,汲取山水滋養的靈韻,傳承杏壇濟世的佳話。安徽省屬的一所普通高等醫學本科院校,學校同時也是國家首批獲準授予學士和碩士學位的單位。它還是第三軍醫大學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的合作伙伴、安徽省院士工作站所在地,以及博士后崗位的設立單位。此外,學校還入選為國家第一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的試點高校,并且是安徽省高校綜合改革首批試點單位之一。
1958年7月,為了加速安徽省的建設步伐,國家決定將原上海第二醫學院(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一半遷至蚌埠,同時從原安徽醫學院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師資力量,共同創建了蚌埠醫學院。在艱苦創業的道路上,他們披荊斬棘,開拓山林;秉持大醫精誠的理念,追求至善至美的境界。一箱箱實驗器材、一排排課桌椅凳,都是他們肩扛手提從上海運往蚌埠的;而一批批來自上海第二醫學院的支援力量,以及省內調配的知名專家、骨干教師和技術人員,也紛紛匯聚到蚌醫。白手起家的艱辛歷程未能阻擋創業的熱情,蚌醫的歷史長河中,醫學精神的高尚品質留下了深沉而堅實的烙印。
在長達五十余年的辦學歷史中,謝某、朱仁寶、趙德某、沈乃葵、李同度、黃恭康、黃谷良、林特夫、楊永康、李滌生、黃泳齊等眾多醫學教育工作者與專家學者,一脈相承,專心致志地耕作、奮發圖強、德才兼備,共同孕育并鑄就了“艱苦奮斗、嚴謹治學、真誠行醫、團結奉獻”的蚌醫精神蚌醫錄取分數線2020,同時磨礪并形成了“勤奮學習、精深專業、修養品德、關愛生命”的校訓傳統。自學校成立至今,已成功培育出超過五萬名醫學領域的各類專業人才,其中包括諸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德培、中國科學院院士段樹民、陳孝、王福生等引領醫學科學發展的杰出人物;還有諸如獲得“白求恩獎章”的阜陽人民醫院兒科劉曉林醫生這樣的技術高超的專業人才;同時,還有眾多深入基層、救死扶傷、深受群眾信任的臨床業務骨干和醫藥衛生管理干部,他們為我國醫藥衛生事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巨大的力量。
蚌埠市龍子湖畔坐落著學校的新校區,該校區占地廣闊,達1000畝,總建筑面積更是高達33萬平方米。這里不僅設施完善,環境宜人,還兼具智能化、生態化和數字化特點,榮獲了安徽省第一屆教育系統文明單位的稱號。校園內湖面波光粼粼,奇石林立,綠樹成蔭,形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綠色園林畫卷,同時,該校區還被評為安徽省園林式單位和綠化模范單位。
學校秉持“醫本并重、本源至上、人本為本、質量為本”的育人宗旨,現已構建起醫學、理學、工學、管理學四大學科門類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的教育體系。設有臨床醫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醫學影像學、藥學、預防醫學、生物科學、精神醫學、食品衛生與營養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口腔醫學、制藥工程、藥物分析、醫學影像技術、生物技術、全科醫學、麻醉學、臨床輸血、食品質量與安全等共計19個本科專業及其方向;同時,具備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及護理學三個一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和公共衛生三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權,并擁有29個二級學科的授權。
該校在全國18個省市范圍內進行招生,目前擁有普通本科學生13000名,碩士研究生1000名。校本部及其直屬附屬醫院共有教職醫護員工4000名,其中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才804名,教授和副教授共計344名。學校擁有全國優秀教師6位,全國及省級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位;省級模范教師、優秀教師和先進工作者共16位。該省擁有學術和技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及潛在接班人共17位;省教育廳認定的頂尖人才、以及省屬高校中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共計15名,中年骨干教師則有38位。此外,還有54位專家獲得了國務院和省政府頒發的特殊津貼。
學校設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新藥臨床試驗一期基地,7個省級特色專業,5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9個省級重點學科和專科,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安徽省生化藥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及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2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學校不僅是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也是校外實踐基地,它還是教育部指定的臨床醫學“5+3”改革試點高校,以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同時還是臨床技能綜合培訓中心。
學校充分利用自身在科研人才方面的優勢,主動投身于地方社會與經濟的進步之中,設立了“國家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鑒定考試點”、“公共營養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育嬰師及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同時,還建立了“安徽省肺癌綜合治療中心”、“安徽省骨關節疾病診療中心”以及“安徽省生化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學校在近年中承接了30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參與了10多項教育部資助的課題研究,成功申報了600多項省級及以上科研立項,提交了10多項發明專利申請,并與包括國家973重大科技專項在內的10余項國家級項目展開了合作。此外,學校發表了6000多篇學術論文,出版了50多部教材和專著。學校還榮獲了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3次,以及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2次。《蚌埠醫學院學報》、《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以及《中華全科醫學》這三種學術刊物已獲準公開出版并廣泛發行。
學校現有2所直屬附屬醫院和13所非直屬附屬醫院。直屬第一附屬醫院的前身是水利部治淮委員會直接管理的醫院,如今已成為皖北地區最大的綜合醫療機構。它被列為衛生部認定的首批三級甲等醫院,設有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一個蚌醫錄取分數線2020,國家中醫“十二五”重點專科一個,省級臨床醫學重點專科三個,省級重點培育專科六個,省高校重點學科三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兩個。此外,該醫院還擁有安徽省首個肺癌綜合診療中心,并實際開放床位超過3000張。第二附屬醫院隸屬于省級機構,是一所綜合性的三級甲等醫院,涵蓋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及康復等多個領域。它被譽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和省新農合工作的“優秀醫院”,開放床位達到1000張。醫院擁有一系列省級和校級學科及專科,技術實力強大,設備尖端,服務質量上乘,贏得了廣泛的群眾信任。其檢驗科更榮獲國家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頒發的“全國優秀實驗室”稱號。2017年,一座占地300余畝,擁有3000張床位的新院將在淮河之畔崛起,為皖北地區千萬民眾的健康福祉提供堅實保障。該校設有超過170家教學醫院、實際醫院以及實踐基地,這些機構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等九個省市。
學校傳承著卓越的育人理念,對學生臨床能力的提升給予高度重視,并在附屬及教學醫院中逐步實施“臨床學院教學方式”的革新。通過早期、多次以及反復接觸臨床實踐,旨在強化學生的臨床操作能力,進而提升人才培養的整體水平。2012年,該學校連續四年躋身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的決賽圈,且連續獲得二等獎及以上的榮譽;2013年,在首屆全國醫學影像專業大學生實踐技能大賽上,該學校榮獲了團體特等獎;同年,在首屆全國護理本科臨床技能大賽中,該校亦榮獲了一等獎。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因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出色的實踐技能而受到社會的高度評價,在用人單位的問卷調查中,總體滿意度高達百分之百;此外,學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多年維持在較高水平,榮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單位的榮譽。
學校在醫德教育方面不斷推進,實現了醫者仁心與仁術的融合培養,從而涌現出了諸如“最美列車女孩”林雪、在路邊救助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帥帥、在公交車上勇敢施救路邊昏倒老人的計星勝、以及路遇傷者毫不猶豫伸出援手的周青等眾多令人敬佩、感動社會的英勇救人行為。
學校廣泛推進國內外學術互動,陸續與包括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在內的多國,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學術機構與高等學府建立了合作關系。自2008年起,學校開始面向全球招收全日制的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
春風滋潤,培育杰出人才;承前啟后,續寫輝煌篇章。一代又一代的蚌醫人埋頭苦干、奮發有為,不懈努力推動學校建設與發展邁向新的征程。自第七次黨代會召開以來,學校深刻洞察改革潮流、精心繪制發展藍圖,明確提出建設具有鮮明特色和高質量醫科大學的宏偉目標。面對新的歷史階段,學校將堅守優秀傳統,凝聚全校黨員干部以及師生醫護員工的集體力量,積極進取,努力奮斗,持續朝著打造一所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醫科大學的目標邁進,致力于保障民眾健康,培育高素質醫學人才,并為建設更加美好的安徽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