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必須做出改變,而且這一次是認真的。”近日,安徽安慶師范學院發布規定,自2019年起,應屆畢業生體檢不合格的,不予頒發畢業證書。教育部對此已有相關規定。
杜絕代測代簽現象
近日,在安慶師范學院體委全體會議上,該校體育學院院長張翔表示,從2019年開始,應屆畢業生體測不合格,不再頒發畢業證書。 “是的。
每年畢業體檢到來之際,一些陌生人都會在社交群里發出“檢測”信息,索要每場40至50元,甚至更高。 “過去,學校沒有特別重視體能測試,導致代測現象嚴重,學生身體素質不斷下降。”張翔表示,根據全國教育大會上“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結合學校學生體質檢測的實際,“學校要做出改變,這次是動真格的。” ”
張翔直言,在互聯網時代,很多大學生在不上課的時候選擇住在宿舍。在學校操場和運動場館很難看到學生。大學生身體健康狀況持續下降。大學生不喜歡運動。他們在宿舍玩游戲、玩手機是常事。
安慶師范學院官方博客也表示體測不過無畢業證,“確實很嚴重,我不相信明年6月就能看到結果。”
據介紹,畢業體檢時,檢測單位會派專人進行現場錄像,防止檢測過程中出現代測、代簽的情況。參加體檢的學生須持有校園“一卡通”、學生證和身份證,并須通過系統驗證后方可參加體檢。
激發學生積極鍛煉
“除了基本的身高、體重、肺活量測量外,每年學生體檢的項目還包括跑步、坐姿前屈、立定跳遠等。”參加今年秋季第一批體檢的大二學生陳虎表示,幾乎每個項目都有一些學生沒有合格。
為改善學生體質較差的情況,安慶師范學院制定了一系列增強學生體質的措施,包括開展“6+1”綜合運動會、推進“陽光長跑”活動、建立校園體育俱樂部。
張翔介紹,從2019年開始,安慶師范學院將允許體測不合格的應屆畢業生按照規定進行補考。如果補考不及格,畢業后只能返回學校補考。如果再次補考不及格,就無法獲得。畢業證書。屆時,學生畢業后才能獲得畢業證書。
“學校將體測與畢業證書掛鉤,鼓勵學生積極鍛煉身體。”張翔表示,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體質、磨煉意志。
“身體素質還是很重要的,體能測試成績也是大學成績的一部分。”廣播電視專業2017級(2)班馬晶晶表示,如果學校嚴格執行這一規定,她一定會加強培訓,爭取通過。
這一規定也引起了網友的關注。有人表示“擔心”,但也有網友表示“支持”!
教育部對此已有相關規定
2014年,教育部發布《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基本規范》,要求所有學生每年接受體能測試,并將測試結果反饋給學生。學生的考試成績納入學生檔案,作為評價學生優秀和優先的重要依據。畢業時,考試成績未達到50分的學生視為結業(因病或殘疾的學生可持醫院證明向學校申請,經審核批準后準予畢業)。畢業生的通過率必須達到95%以上。
教育部頒布的《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年修訂)》規定了各年級學生的必修體能測試項目,其中包括大學女生800m、男生1000m。
當時,這一“新規定”引起了爭議。很多學生認為,長跑被列為必修科目,體測成績不達標就拿不到畢業證書,太不合理了。記者調查了解到,體能測試與畢業證書掛鉤并不是2014年的新政策,教育部早在2007年就提出了這一要求,但學校在執行時大多視而不見。并“盡快發布”。畢業生們坦言,當年的800米測試“走下來”后,還是通過了。
此外,教育部2014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基本標準》也有以下規定:
本科一年級、二年級學生必須開設體育必修課程,不少于144學分(專科生不少于108學分)。體育課每周安排不少于2學時,每學時不少于45分鐘。體育選修課是為其他學生和研究生開設的體測不過無畢業證,選修課的成績計入學生學分。每個體育班的學生人數原則上不超過30人。
提供不少于 15 項體育賽事。每堂體育課必須保證一定的運動強度,其中提高學生心肺功能的運動內容不得低于30%;考試內容必須納入反映學生心肺功能的優質練習項目,考試成績的權重不得低于30%。
每周組織學生參加至少3次課外體育鍛煉,切實保證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學校建立了不少于20個學生體育俱樂部。定期維護體育場館設施,及時更新和購買易耗品和易損壞的體育器材。體育場館和設施在放學后和假期后免費或減價向學生開放。
相關新聞
體測不及格就無法畢業:是時候“認真起來”了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身體素質整體呈現出令人擔憂的下降趨勢。安慶師范學院已經開始“認真起來”,將體測與畢業證書掛鉤。 2019年起,應屆畢業生體檢不合格的,不能畢業,也不能頒發畢業證書。此舉將體測成績置于與學科成績同等重要的位置,勢必倒逼大學生重返運動場館,注重體育鍛煉,增強自身身體素質,從而逐步提高身體素質。
當代大學生普遍宅在家里,健康意識普遍淡漠。運動不足、睡眠不足、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大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由于大學是“散養”教育,沒有嚴格的約束和管理,很多大學生除了上體育課外,根本不進行任何體育鍛煉。因此,有必要采取對策,督促他們鍛煉身體。安慶師范大學的體檢“真實”。對體檢不合格的應屆畢業生,允許按規定補考。如果補考不及格,畢業后只能返回學校補考。如果補考再次不及格,將無法畢業。證書。屆時,學生畢業后才能獲得畢業證書。
大學生為了順利畢業,必須注重身體鍛煉,確保能夠通過體檢。否則,他們就拿不到文憑,大學經歷就白費了。這是家長和學生都不愿意面對的情況。在這一措施的震撼和引導下,大學生要鍛煉身體,這有利于大學生增強體質、磨練意志。但對于極少數患有殘疾、肥胖等特殊學生,必須做出一些例外。考慮其特殊身體狀況,可以降低或免除體能測試標準。但要嚴格把控,必須有權威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等證明材料,并經過嚴格的審查和審查。這既可以防止少數大學生逃避體檢作弊,也可以保證身體殘疾等特殊群體能夠獲得畢業證書。
事實上,早在2007年,教育部就提出體檢要與畢業證書掛鉤。 2014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體育教學基本標準》,規定建立健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管理制度,學生考試成績納入學生檔案。畢業時,學生考試成績未達到50分者,申請者將被視為結業。”這也意味著,體檢不符合標準的大學生將無法獲得畢業證書。但在實際執行中,許多高校對學生體檢不重視,要么流于形式,“視而不見”,要么允許不符合標準的學生弄虛作假或讓別人參加考試。代表他們,導致體測成績存在大量“水分”,最終體測成為擺設,根本無法達到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目的。
將體測與畢業證書掛鉤,應該是“非常認真的”。各大高校要嚴格執行“體測不合格不能畢業”的相關規定,以體測為“指揮棒”,教育引導大學生自覺加強體育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