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銳國際(300662)2022年半年度董事會經營評述內容如下:
一、報告期內公司從事的主要業務
1、行業發展情況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流動配置服務的現代服務業重要門類,對促進社會化就業、更好發揮我國人力資源優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公布的2021年度人力資源市場建設和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情況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5.91萬家,從業人員103.15萬人,年營業收入2.46萬億元,比2020年分別增長29.08%、22.31%、20.89%。2021年,全行業為3.04億人次勞動者提供了各類就業服務,為5,099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專業支持,有力促進了就業大局穩定和人力資源順暢流動配置。隨著行業規模持續擴大、服務能力持續增強,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水平將取得顯著提升。根據人社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2025年,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營業收入將突破2.5萬億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到5萬家,從業人員數量達到110萬,培育50家骨干龍頭企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達到30家左右。
目前,國內人力資源服務業相較于國際行業水平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傳統服務模式尚存在產品同質、管理低效等諸多問題的同時,多種新興業態和細分領域已開始迅速發展。隨著人力資源行業市場化水平不斷提升,人力資源服務企業仍需持續提升自身服務產品質量,堅持推動管理創新、技術創新、服務創新、產品創新,加強產業協同發展,不斷提升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國際化的行業發展水平。
2、公司主要業務及產品
報告期內,公司堅定完善“技術+服務+平臺”的全產業鏈生態模式,加大技術投入,大力推進內部數字化建設與各垂直招聘平臺、產業互聯平臺、人力資源管理SaaS等產品開發,加強線上平臺與線下服務的協同合作、前店與后廠的緊密配合。報告所示的主要業務介紹如下:
(1)中高端人才訪尋
中高端人才訪尋,也稱中高端獵頭,是一種針對中高端人才的招聘模式,即為客戶提供咨詢、搜尋、甄選、評估、推薦并協助錄用中高級人才的服務活動,其目標候選人(即中高端人才)泛指具有較高知識水平、專業技能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中高級技術人員或其他稀缺人員,處于企業組織結構中的中層或高層位置。中高端人才訪尋可以為企業提供一整套完善的服務流程,通過針對性尋訪、面試、測評等工具方法,對候選人才進行反復甄選,具有效率高、及時準確等特點,能提高招聘效率,幫助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人力資本質量。
本公司中高端人才訪尋業務以“區域+職能+行業”矩陣式劃分服務單位。公司擁有多年的行業及職能經驗積累,深諳中國重點行業的人才需求特征,致力于提供精準匹配的人才解決方案,中高端人才訪尋業務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區、長江中游五大商圈為主,基于研發、工程、制造、供應鏈、市場、銷售、財務、法律、人事等多種職能職位,為醫藥、消費品、房地產、金融、物流、智能制造、新能源、高科技、互聯網、現代服務業等提供高端復合型人才。
(2)招聘流程外包
招聘流程外包,是一種以客戶為導向,以項目為建制的招聘解決方案服務,是著眼于公司在較長的招聘周期內大規模招聘需求提供的定制化解決方案。招聘流程外包服務過程中,企業將內部招聘的整個或部分流程外包給第三方服務機構來完成,由其負責招聘人才規劃、雇主品牌維護、招聘管理系統優化、招聘流程實施、應用和改進第三方供應商管理等,以縮短招聘周期,降低招聘成本,提高招聘效率,提升用人部門滿意度,擴大雇主品牌影響。招聘流程外包業務特別適用于人員流動頻繁、批量招聘需求大、崗位同質性高、注重招聘時效和質量的企業,是跨國公司常用的一種人才服務解決方案。
本公司提供的是端對端招聘流程外包業務,即客戶把整體的招聘流程全部外包給本公司完成,本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前期1到3個月的招聘流程及招聘組織結構優化咨詢、設計招聘方案、引入招聘系統、執行招聘計劃等,具體覆蓋從確定職位描述,到分析用人理念、職位需求、與用人部門負責人溝通,招聘發布,篩選簡歷,背景調查,人才測評,面試到錄用通知,直至候選人報到的所有環節。端對端招聘流程外包業務是一種附加值較高的招聘流程外包服務形態,能有效分擔客戶人力資源部門的招聘壓力,以便其專注于其他非招聘類的人力資源管理,是目前全球招聘流程外包業務的主流模式以及中國未來招聘流程外包業務的主要服務形式。
(3)靈活用工
靈活用工服務,是客戶將部分業務或崗位委托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根據業務流程、崗位職責,自行組織人員完成業務,客戶以業務完成量或崗位人員工作開展情況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進行結算的服務方式。靈活用工服務主要針對企業在面臨人員編制緊張、旺季人才短缺、項目用工短缺、三期(孕期、產假、哺乳期)員工短期替補等難題,在國內,靈活用工主要形式為崗位外包服務,它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承擔相應的法定雇主責任,包括此類崗位專業人員的招聘、薪酬發放、培訓、業務現場管理等各個環節。同時,由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承擔所有用人風險,在用工人數、周期及人才的篩選方面都非常靈活。
(4)技術服務
報告期,公司披露所指的技術服務主要是基于大健康領域的垂直招聘平臺(醫脈同道)、人力資源
(5)其他業務
除上述業務外,本集團其他業務主要為傳統勞務派遣、企業代理服務、咨詢與調研、職業培訓、轉職服務等業務形式。
3、業務模式
公司作為國內領先的人力資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探索新技術、新模式、新平臺、新生態,以滿足市場不斷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公司始終堅持“四個一”的基本戰略:一體兩翼、一帶一路、一群人、一同起舞,并通過廣泛聚合、深度撮合、多維整合,有序推進公司的經營發展規劃,在核心產品、服務場景、生態平臺等方向持續發力深耕。
通過加大技術投入,公司進一步完善“技術+平臺+服務”產品生態。在原有主營傳統線下服務產品,含中高端人才訪尋、招聘流程外包、靈活用工、調研與咨詢、培訓與發展、薪稅服務等模式基礎上,增加以平臺為流量入口、SaaS技術為承載的人力資源線上技術平臺,通過構建線上產品與線下服務業務相融合的運營模式,為企業人才配置與業務發展提供一體化支撐,為區域引才就業與產才融合提供全鏈條賦能。
4、市場地位及主要的業績驅動因素
2022年上半年,國內外“黑天鵝”事件頻發,宏觀經濟及就業形勢受到嚴峻挑戰。
公司作為人力資源行業首家登陸A股的領軍企業,緊密結合公司經營發展與社會責任,充分發揮二十余年專業招聘及綜合人力資源管理服務經驗優勢,及時洞察市場需求與各行業發展趨勢,積極采取多項措施應對復雜多變環境,在危機中不斷突破與創新,在穩就業、促經濟的大環境中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報告期內,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下,在國內,公司緊密圍繞五大城市集群持續深耕,在深度服務大客戶的基礎上,通過技術與區域生態伙伴的配合,廣泛鏈接服務區域“專精特新”及快速發展中企業;國際上,公司圍繞“一帶一路”企業需求提供全球化人才招引與配置,通過東南亞、澳洲及英國等地子公司多維度支持中高端人才招聘、崗位外包及人員管理等服務。
公司對外始終堅持開放與共享,打造產業互聯生態,不斷協同更多人力資源合作伙伴,對內強化技術賦能、精益運營,持續引領人力資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1)傳統線下業務穩步增長,持續發揮招聘核心優勢
2022年開年以來,國內外形勢復雜多變,給整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帶來了眾多挑戰。國內多個核心城市受到疫情反復及區域封控影響,部分企業因候選人無法如期入職而暫緩招聘流程、進而延遲公司業務收入確認。在多重壓力下,公司始終堅持“前店后廠”、“千人千崗”、“商圈垂直”、“科技賦能”的運營策略,持續加強線上產品及線下服務的協同配合,通過加大技術投入迭代升級內部信息化CTS系統,完善內部財務管理系統、人力資源管理系統、HRO系統,加強服務中臺、技術中臺、數據中臺建設,加大數據分析、商業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技術手段對業務的賦能,持續提升傳統業務人崗匹配效率、招聘交付效率及各環節運營管理效能。
報告期內,公司傳統線下業務在前瞻性的戰略布局下保持了出色的增長韌性,整體同比增長39.51%。其中,中高端人才訪尋業務圍繞區域與行業兩大主線,在半導體、大數據、云計算、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領域深耕發力,收入同比增長19.33%。招聘流程外包業務繼續貫徹大客戶引領策略,深挖客戶多維度服務需求,在推動跨業務線產品交叉銷售、提升大客戶粘性、沉淀綜合服務管理能力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疫情推動用工企業加速降本增效、釋放崗位外包和靈活用工需求,靈活用工業務保持高速增長趨勢,在技術賦能提效加速崗位交付轉換、加強布局高附加值崗位服務等多重作用下,收入同比增長52.41%。
報告期內,公司成功為客戶推薦中高端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崗位10,400余人,靈活用工業務累計派出178,600余人次。截至報告期末,公司在冊靈活用工崗位外包業務派出員工31,700余人,分布在財務、法務、合規、人事、行政、采購等通用專業類白領崗位以及IT研發、工業研發、醫藥研發、技術服務等技術研發類崗位和終端銷售、市場營銷等通用類崗位。在三大類外包崗位中,技術研發類崗位作為靈活用工崗位外包業務在2022年重點布局的方向,結構調整增長明顯。
2)國際化布局優勢顯著,海外業務持續增長
公司在“一帶一路”的基本戰略指引下,始終重視全球化服務體系建設,隨著企業客戶國際化發展路徑積極推進海外布局。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在中國香港地區及英國、美國、荷蘭、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多個國家設立12家分支機構,業務覆蓋戰略咨詢、中高端人才訪尋、招聘流程外包、靈活用工等業務類型。隨著國外市場的逐漸恢復,所有產品線業務呈現持續增長態勢,報告期內,公司大陸以外收入占集團業務營業收入的24.50%。其中,Investigo作為公司國際業務開展的重要控股子公司,專注于會計、金融、銀行、戰略、房地產、人力等領域的招聘服務,主要為英國、歐洲的藍籌企業以及中小企業提供中高端人才訪尋和靈活用工服務,在報告期內收入與利潤增長表現靚麗,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1.08%。公司看好Investigo的未來發展前景,于2022年上半年通過全資子公司香港AP增持Investigo10%股權,持股比例由52.5%增至62.5%,進一步加強公司對Investigo的管理與運作,以提高決策效率,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公司持續盈利能力進而推進公司全球化發展戰略。
3)技術投入推動產品迭代,線上線下(300959)服務協同發力
2022年上半年,公司繼續不斷完善“技術+平臺+服務”的生態模型,堅持以各類平臺及技術產品為流量入口、通過技術平臺與SaaS產品鏈接更廣泛的長尾客戶,持續升級優化各垂直招聘平臺(醫脈同道、數科同道)、人力資源產業互聯平臺(禾蛙)、人力資源管理SaaS(才到云)以及區域人才大腦平臺等多種新技術服務產品,積極推進線上平臺與線下服務的協同合作。截止報告期末,公司通過垂直招聘平臺、產業互聯平臺、企業招聘官方小程序、SaaS技術平臺鏈接客戶20,000余家,運營招聘崗位76,000余個,鏈接生態合作伙伴8,000余家。報告期內,公司技術服務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5.7%。
醫脈同道
公司旗下基于大健康領域的垂直招聘平臺,通過自主研發的小程序、移動端直聊APP等數字化工具及微信公眾號、社群等媒體矩陣,多渠道助力醫藥企業曝光職位需求、打破與求職者的交際壁壘、體驗沉浸式的招聘新模式。報告期內,平臺以信息流為基礎、以交易流為目標,通過線上注冊招聘需求,引導線下自營團隊及平臺伙伴交付,解決醫藥企業流程繁瑣、溝通效率差的招聘難題,塑造垂類招聘品牌口碑。截止報告期末,平臺與私域活躍候選人85余萬人,注冊企業用戶21,000余個,月活(MAU)達42萬。
才到云
公司旗下的人力資源SaaS產品,基于“云計算”與“移動化”技術,創新B2B2E模式(BusinessToBusinessToEmployee),幫助企業在人力資源合規、人力資本數字化和員工敬業度等方面持續改進和創新。針對企業用戶復雜場景需求,提供以考勤薪稅為核心的HRSaaS一體化解決方案,通過“樂高式”敏捷配置平臺HRPaaS,可以實現多場景的構建能力,助力企業跨越數字化轉型人才管理“鴻溝”。作為國內最早將數字化技術與人事考試場景相結合的服務商之一,才到云已服務全國超過14個省市區的組織、人社、協會、自貿區、教育、醫療體系下的300余家企事業單位。旗下針對企事業單位線上招考服務的“招考一體化平臺”,可支持從報名繳費、資格審查、在線筆試、在線面試、體檢政審全流程或單一模塊的功能,具備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三級資質,可支持3,000人同步在線錄制面試,幫助企事業單位實現人才引進和公開招聘流程的數字化管理。截止報告期末,累計服務客戶1,000余家,累計在線筆試面試20萬余人。
禾蛙
公司旗下國內領先的人力資源招聘產業互聯平臺,聯合行業內的專業招聘機構,共同打造獨立的第三方做單協同平臺,打破傳統招聘企業與客戶單點合作模式,大幅提升招聘公司經營效能,通過輸出技術、流程與管理經驗賦能平臺伙伴,提升人力資源市場整體招聘與服務能力。目前,禾蛙產品矩陣主要圍繞禾蛙盒子、禾蛙平臺及禾蛙閃招三大平臺。在資源渠道方面,禾蛙盒子作為人力資源綜合服務信息平臺,提供海量資源與商機;禾蛙平臺專注于鏈接獵企之間的職位空缺與職位交付能力,設置雙重角色同時滿足獵企接單和發單的需求;禾蛙閃招承接勞務派遣需求,連接上億級的藍領用工市場。禾蛙生態平臺匯聚了從高端人才招聘到藍領用工的全方位人才服務資源,通過白領和藍領兩類崗位模式探索推進,進一步實現公司既定的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和專業化的“四化”目標。目前,禾蛙平臺處于爆發式增長階段,各項數據都迎來了大幅增長。
5、其他數據指標變化
報告期內,線上產品與線下服務協同發力人力資源板塊,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新客戶群體。本報告期產生服務費收入的客戶數量為4,670家,同比增長12.88%;國內客戶中,快速發展的民營企業客戶比例不斷增加,外資/合資企業客戶數占比29%、民營企業客戶數占比55%、政府機關/國有/事業單位客戶數占比16%。
本報告期技術及信息化費用投入共計8,370萬元,同比增長139.73%,技術不斷加持生態布局。截止報告期末,公司在科銳數字科技、禾蛙、科銳才到云及翰林派平臺共擁有軟件著作權61個。
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的98個城市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英國、澳大利亞、荷蘭7個國家和地區設有110家分支機構,自有員工人數3,366人,2022年6月30日在冊管理外包員工31,700余人。
6、報告期內業績表現及獲獎情況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40,703.25萬元,同比增長39.61%。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3,134.7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7.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及員工限制性股票成本的凈利潤11,252.0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09%。
報告期內,由于公司的卓越表現多次榮獲業內多項獎項,部分列示如下:
二、核心競爭力分析1、宏觀政策優勢黨中央和國務院始終重視國家人才培養與人力資源服務體系的建設。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持續推進“人才強國”策略。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部分明確提出,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繼國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自2017年提出了“三計劃”、“三行動”以來,2021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商務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五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新時期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對服務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數字化、國際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力資源服務業政策法規體系、誠信服務體系、服務標準體系健全,市場監管加強的促進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營商環境進一步得到優化。2022年3月,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大力拓寬就業渠道。國家和各地方政府相繼出臺扶持政策,進一步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業在疫情及經濟調整期間“穩崗就業”的關鍵作用。2022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印發《關于開展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的通知》,指導各地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匹配供需、專業高效優勢,充分調動各方力量,精心組織實施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不斷擴大市場化就業服務供給。
《通知》提出通過補貼和費用減免等措施,積極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展。在各項政策的推動下,人力資源服務業迎來關鍵快速發展期,為就業大局穩定和經濟社會發展貢獻積極力量。2、產品與生態優勢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客戶第一”的宗旨,緊跟客戶需求不斷創新服務產品,以適應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的客戶需求。從最初基于線下服務的中高端人才訪尋、招聘流程外包、靈活用工、咨詢、培訓、人才測評等服務發展到人力資源科技主導的垂直招聘平臺、人力資源產業互聯平臺及HRSaaS平臺系列技術產品,在夯實大客戶服務基礎上通過技術產品廣泛鏈接區域長尾客戶,縱向通過“技術+平臺+服務”的生態不斷聚合行業伙伴,深度撮合多場景人力資源服務,形成真正產業互聯模式,推動行業同行間的“競合”發展;橫向通過在五大城市集群深耕細作及與地方合作伙伴合資/合作共建等形式服務重點區域市場,賦能當地人力資源服務產業良性發展。報告期內,公司在咨詢服務化、服務模塊化、模塊平臺化、平臺SaaS化的“四化”指導下,對內持續投資升級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的數據中臺、技術中臺建設,升級“CTS”內部業務管理系統,在簡歷解析、篩選、人崗匹配等環節提高效率,新增在線多人面試等功能對內賦能公司招聘顧問與服務中臺,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公司進一步打通內部系統與各類垂直招聘平臺數據,結合人力資源產業互聯平臺持續獲取和積累客戶和候選人資源;通過HRSaaS技術鏈接招聘管理、入職管理、考勤管理、薪稅管理、福利管理等模塊化、顆粒化服務產品,滿足客戶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多變的多場景需求。
3、組織結構與國際化布局優勢多年來,在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下,公司通過“技術賦能”、“前店后廠”、“商圈垂直”、“千人千崗”等策略指引在國內圍繞五大城市群深耕下沉,海外隨著“一帶一路”的需求路徑重點投資布點,深化網絡化生態布局,目前公司海內外擁有110家分支機構、3,000余名專業招聘顧問及300余名專業技術產研人員,業務覆蓋中國大陸及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英國、荷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和地區,服務超過20個細分行業的研發、工程、制造、供應鏈、市場、銷售、財務、法律、人事等多種職能職位,形成了300余個利潤中心。公司跨區域的強大服務網絡,能夠幫助公司快速響應國內外客戶需求,伴隨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深入發展和中國企業跨區域及國際化擴張步伐,公司可提供量身定制精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產品和服務的交叉銷售,進一步鞏固公司的行業領先優勢。4、企業文化優勢多年來公司形成了主動學習、勇于探索的企業文化,全體員工致力于為客戶企業提供專業和增值的人力資源服務,為候選人提供契合的、有價值的和更佳的職業發展機會,公司一直以“搭建客戶和候選人之間的橋梁,讓選才、用才更輕松”為發展愿景。管理團隊經驗豐富、銳意進取,在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平均服務時間達到15年以上,對行業發展規律和趨勢有著深刻的理解。公司人才隊伍構成多元化,既有創業元老也有國際化的外聘高管,既有招聘領域的專家也有人力資源管理其他領域的領軍人物,既有經驗豐富的老員工也有高效創新的90后。公司倡導以團隊協作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立了基于績效和股權激勵等以中長期績效為導向的合理激勵機制和靈活高效的員工晉升機制,人才隊伍流失率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
三、公司面臨的風險和應對措施1、模式轉換的風險公司管理能力可能無法適應業務規模擴大的風險。公司資產規模、人員規模和業務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如果公司管理層的業務素質及管理水平不能適應公司規模的需要,組織模式和管理制度未能及時調整完善,將會削弱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從而對公司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加強內部交流與培訓,強化人才梯隊培養,提高管理員工能力和素質。2、人才流失與培養的風險人力資源服務業在我國屬于朝陽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發展前景廣闊。總體而言,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集中度較低,行業內企業單位市場份額均不高。雖然與同行業其他企業相比,公司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擁有一支高素質專業人才團隊,建立了較高的行業地位和品牌知名度,能夠提供人力資源整體解決方案。但如果公司未能緊跟行業發展步伐,通過多種途徑加強核心競爭力并擴大競爭優勢,激烈的市場競爭可能降低公司的市場份額人力資源板塊,從而對業務拓展和市場地位穩定造成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公司一方面采取績效考核和薪酬激勵、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的內源性措施,同時積極考慮實施股權激勵,將核心管理及業務人員吸收作為公司股東,分享公司發展紅利,以鼓舞士氣、穩定人心;另一方面不斷開拓新的業務,使得員工充分發揮和施展空間,人均創收額的增長同步或高于人工成本的增長幅度;品牌影響力提升和公司業務規模的穩定增長,將不斷吸納補充新鮮血液,培養年輕團隊,形成人才梯度,與公司共同成長,滿足業務要求,以將人力成本上升的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3、宏觀市場變化的風險近年來,世界政治風云多變,“黑天鵝”事件頻發,國際上宏觀經濟整體增長放緩。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局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國經濟也處于結構調整的轉型過程中,將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未來宏觀經濟的景氣度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從而對公司業務的發展可能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應對措施:強調合規經營,不斷在地區和業務形式上豐富產品布局,加強內部流量轉換與匹配效率,避免對單一地區或產品的過度依賴。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