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9月8日電 記者李昉報道9月7日,《傳統文化宣講師培訓與考核標準》舉行了發布活動。這項標準是國內首次專門針對傳統文化宣講人員能力認證的團體規范,標志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工作進入了更加專業、規范、系統的全新發展階段。
張世平,第十二屆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的副主任,也是全國總工會之前的一位副主席,談到了某項標準的公布和執行情況,指出這一舉措為國家以及市場構建了科學且周全的培訓與知識架構,明確了團隊建設的方向,增強了成員的專業水平,保障了每位宣講人員都具備穩固的基礎和突出的專業技能,從而能夠真正承擔起傳播傳統文化精髓的重要職責。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門委員會理事長徐玉華闡釋了這項規范。她說明,這一規范首創了“文化能力雷達圖”評估體系,借助政策領悟程度、專業執行能力、實踐推廣水平、創新實踐成效四個維度坐標講師哪里培訓,對宣講者的文化水平進行量化分析,使“杰出傳播者”的界定更加清晰;設計了“政策認知→文化領悟→技能運用→創新實踐”的逐步提升成長通道,保證知識深入內心且能有效運用;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創建了智能教學工具,設立了傳播成效數據統計平臺,以科技手段提升培訓質量;廢除了證書永久有效的制度,規定宣講者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結構,使其認知與當前時代保持一致。
在關于“祛魅與傳承:自媒體時代,傳統文化的學與行”的對話里,學者們談到了規范的長遠意義。中國傳媒學院的周月亮教授,擔任陽明書院的負責人,她指出,自媒體時期資訊眾多,好與壞的信息交織在一起。公布團體規范,借助嚴謹的培訓和測試,能夠提高從業者的水平,從根本處確保高水準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的產生。
據了解講師哪里培訓,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專委會針對這項標準,會開發相應的教學項目與評估機制,同時在宣傳、實施、改進等層面不斷努力,務求標準切實推行開來,展現其推動領域革新、助力文化延續的作用。
(責編:郝孟佳、熊旭)